Carry HE

handouts(4) - heat transfer

· Carry HE

对流传热分析理论基础

  1. 影响对流传热的五大因素

    1. 流动起因:温差引起的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动力引起的受迫对流

    2. 流体有无相变

    3. 流动状态:粘性流体存在两种状态,分别是紊流和层流

    4. 几何因素:形状、大小、光滑或粗糙、表面和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

    5. 热物性质:流体物性随流体种类、温度、压力变化而变化,比如密度、导热率、比热容都会收到影响

  2.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:气体温度$T \uparrow$ 黏度增大,液体温度$T \uparrow$ 黏度减小,所以要根据定性温度选择经验公式中的参数

  3. 典型对流传热类型: 见Appendix

  4. 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:(图省略)$h_x = - \frac{\lambda}{\triangle t_x}(\frac{\partial t}{\partial y})|_{w,x}$

    1. 此处仅限于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

    2. 物理描述:由于粘性作用,流体速度在近壁面处停滞,处于光滑移动状态,热量只能以导热方式通过很薄的边界层

    3. 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和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分别(简答题):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中表面对流传热系数$h$ 是未知的,但是第三类边界条件中是已经的;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中导热率是流体的,第三类边界条件中是固体的;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中温度梯度是流体的,第三类边界条件中式固体的

  5. 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

    1. 连续性方程:二维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稳态流动连续性方程$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x}+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y}=0$

    2. 动量微分方程式:描述流体速度场,分析微元体的动量守恒,又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,大名鼎鼎的N-S方程:$\rho(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\tau}+u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x}+v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y})=X-\frac{\partial p}{\partial x}+\mu (\frac{\partial^2 u}{\partial x^2}+\frac{\partial^2u}{\partial y^2})$ 以及 $\rho(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\tau}+u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x}+v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y})=Y-\frac{\partial p}{\partial y}+\mu(\frac{\partial^2 v}{\partial x^2}+\frac{\partial^2 v}{\partial y^2})$

    3. 能量微分方程,描述流体的温度场,由能量守恒守恒原理分析进出微元体的各项能量来建立 $\rho c_p (\frac{\partial t}{\partial \tau}+u \frac{\partial t}{\partial x}+v \frac{\partial t}{\partial y})=\lambda(\frac{\partial^2 t}{\partial x^2}+\frac{\partial^2 t}{\partial y^2})$

  6. 数量级分析(19年考过简答题,内容摘自建工出版的传热学)

    1. 目的:应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所研究的物理量进行估算,确定其数量范围

    2. 法则:确定数量级分析的区域空间,任何方程中至少有两个数量级的主要控制项,两项之和中如果有其中一项远大于另一项,则数量级由主要的项决定,如果两项之和中加数的数量级相同,则和的数量级与各项相同

  7. 边界层的定义,边界层分为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

    1. 流动边界层:在壁面附近的流体有很大的速度梯度,因为粘滞力的作用,形成一层边界层,边界层外部速度几乎为零,$\frac{u}{u_\infty}=0.99$

    2. 热边界层:在热边界层内有很大的温度梯度,温度梯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而在热边界层外的主流区域中,温度基础趋于一致,温度边界层厚度用$\delta_t$ 表示,通常以$T_s - T=0.99(T_s - T_0)$ 来定义温度边界层的厚度,热边界层的厚度在平板上式不断发展壮大的,从层流到过渡区到紊流都是在不断扩大的

  8. 无量纲准则数的物理含义(必考简答题,计算题中也需要)

    1. 普朗克数$Pr=\frac{\nu}{a}$ 代表动量传递能力和热量传递能力之间的比值,当普朗克数越大,流动边界层相对增大,热边界层相对减小(和第7条联动,主要判断流动和热边界层的厚度)

    2. 努谢尔数$Nu=\frac{hl}{\lambda}$ 表示无量纲过余温度梯度沿法线方向变化的大小,表示对于传热过程的强度,努谢尔数越大,传热的程度越强

    3. 雷诺数$Re=\frac{ul}{\nu}$ 用来判断受迫情况下的紊流和层流的情况,用来表示惯性力和粘滞力之间的比值关系

    4. 格拉晓夫数$Gr=\frac{g \triangle t \alpha l^3}{\nu^2}$ 表示浮升力和粘滞力之间的比值,可以用来判断自然对流传热过程中的层流和紊流关系

  9. 特征长度/特征温度如何选择(在不同类型的对流传热过程中)

    1. 外掠平板:特征温度$t_m = \frac{t_f + t_w}{2}$ 特征长度是平板的长度

    2. 管内受迫流动:特征温度是流体平均温度,特征长度是管内直径

    3. 外掠圆管:特征温度是主流流体的温度,特征长度取管外直径,速度取最大流速

    4. 外掠管束:特征温度是平均流体的温度,特征长度取管外直径,速度取管排中最大流速

  10. 分散知识点1:不论流体性质如何,这里指物理性质如何,只要局部雷诺数相同,流动边界层厚度随$x$ 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

  11. 分散知识点2:热边界层受雷诺数和普朗克数双重影响,如果普朗克数等于1,两个边界层的发展就完全一致(与知识点8-1联动)

  12. 分散知识点3:短板效应:不是平板越长,平均传热系数越大,在平板始端,边界层很薄的发展阶段,那里的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可能非常大

  13. 动量和热量传递之间的类比

    1. 定义(简答题):研究传热的实验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,可以利用流动的规律来研究传热现象,使用层流,紊流和过度流的流态中

    2. 区别科尔朋类比和雷诺类比:普朗克数等于1的情况下,层流和紊流的两传类比方程组满足同一个方程,满足雷诺一层紊流结构,也就是说紊流边界层可以只有一层 这个是雷诺类比,科尔朋类比是在普朗克数不为1的情况下,紊流边界层不是一层,可以分为紊流核心层和层流底层和还有过渡层

    3. 斯坦登数:$St=\frac{Nu}{RePr}=\frac{h}{\rho c_p u_\infty}$ 表示传热品质的高低

    4. 雷诺类比中 $St = \frac{C_f}{2},St_x=\frac{C_{fx}}{2}$

    5. 科尔朋类比中$StPr^{2/3}=\frac{Nu}{RePr},St_xPr^{2/3}=\frac{C_{fx}}{2}$

  14. 相似理论

    1. 前提:几何相似,物理相似(只有同类物理现象才能谈相似,微分方程和单值性条件相似才能相似,也就是说管内流动传热和平板流动传热不能相似)

    2. 描述现象的微分方程式的存在,使相同物理量之间的倍数有特定的制约关系,这种制约关系使相似原理的核心,注意物理量的时间性和空间性

    3. 相似原理的性质:两个相似的物理现象,同名准则数必然相等

    4. 相似准则数之间的关系:描述现象的微分表达这些准则数存在的函数关系,按照关联式内容整理数据可以反应现象物理变化规律

    5. 在实验过程中:确定研究的物理现象,分析该现象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,得到数据后进行分析,尽量扩大该准则关系式的适用范围(这一块的经验公式是一定需要写使用范围的)

    6. 数据处理分析:双对数或者是幂函数关系

Appendix

典型对流传热类型

graph LR 典型对流传热 --> 无相变 典型对流传热 --> 含相变 无相变 --> 受迫对流 受迫对流 --> 内部流动 受迫对流 --> 外部流动 内部流动 --> 圆管内受迫 内部流动 --> 非圆管内受迫 外部流动 --> 外掠平板 外部流动 --> 外掠单管 外部流动 --> 外掠管束 无相变 --> 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 --> 无限空间对流 自然对流 --> 有限空间对流 无限空间对流 --> 竖壁竖管 无限空间对流 --> 水平管 无限空间对流 --> 水平壁面 有限空间对流 --> 夹层 无相变 --> 混合对流 含相变 --> 凝结 含相变 --> 沸腾 凝结 --> 垂直壁面 凝结 --> 水平单管或管束 凝结 --> 管内 沸腾 --> 大空间沸腾 沸腾 --> 管内沸腾